迎难而上主动出击敢拼敢赢---福建省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纪实
发布时间:2009-05-14 | 信息来源:在线国际商报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面前,福建在应对金融危机中,迎难而上,态势良好。统计数字显示,一季度,全省生产总值1965.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4%,增速高于全国水平1.3个百分点。
心暖则经济暖———面对危机,各级各地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在应对危机中提振信心
国际金融危机不期而至,“保增长”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首要任务和最大“考题”。
面对考验,福建省委和省政府带领全省上下行动起来,吹响了提振信心,抗击危机的“集结号”。
去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扩大内需、加大投资的重要战略部署,国家发改委出台重点产业振兴规划。福建省迅速贯彻,及时部署,将扩内需、促增长的政策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送政策———福建省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措施,切实帮助中小企业、台资企业、文化企业应对挑战,支持它们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健康发展。
为加快福建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省政府研究出台《关于扶持中小企业经营发展的若干意见》,积极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经营发展中的有关问题,加强融资服务,支持开拓国内外市场;出台《关于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帮助企业轻装上阵,化危为机;出台《关于支持台资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4个方面加大吸引台商投资力度,帮助台企转型升级;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相关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福建省还组织新闻单位大力宣传经济政策,福建日报、海峡都市报等都推出政策特刊,并组织记者进农村入企业送政策上门。密集出台的应对措施,成了企业应对危机的强大武器。
搭平台———福建省切实组织好一系列经贸展会:4月8日第十三届台交会在厦门举办,4月9日第十三届漳台经贸恳谈会开幕,4月18日第十二届海博会登陆石狮,4月19日第十一届鞋博会在晋江举行,4月30日第四届艺博会、第七届食博会在莆田、厦门举办。展会上,福建省企业主动出击,成交活跃。展会成为企业拓展市场、应对危机的重要平台。
送服务———省经贸委编制公布《福建省产业链重点招商项目手册》,积极推动重点产业链项目和重点产业集群项目的策划生成,今年省级新增长点项目近500个;在广交会上,福建省又派出60多人的服务团队,现场解决企业出口交易中遇到的问题,直接服务企业抢订单、争客户;各个行业协会(商会)在危机中积极作为,省石油和化工行业协会制定“合成氨企业实施技术提升诊断辅导工作方案”,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省轻工业联合会举行“福厦轻工业政策下企业”活动,加快海西轻工业调整振兴步伐等。
面对危机,各地主动出击———
泉州市迅速成立4个机构———全市工业生产总调度室、处置经济风险企业应急保障协调领导小组、指导企业改制上市工作小组和“两证办理”协调小组,梳理、解决企业困难;市县两级领导分别挂钩全市804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为应对危机做好贴身服务。
三明市奔赴金华、上海、佛山、北京、泉州举办5场招商活动,共签约合同项目177个,总投资120.14亿元。
南平出击杭州等长三角地区招商,现场签约29项,引来投资41.95亿元。
各级党政吹响的提振信心、抗击危机“集结号”,成为企业主心骨。4月18日,晋江举行127个项目集体开工仪式,项目投资总额达20..7亿元,显示了企业家的投资信心。
危机之中显本色———福建省企业主动出击、逆势而上,在应对危机中寻找商机,在加快发展中赢得先机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去年下半年以来,就在不少运动品牌业绩下滑、收缩战线之际,安踏体育却逆势而上,销量稳步提升,利润大增近7成。今年,安踏计划新增工人2000人以上。公司首席运营官赖世贤这样分析:原材料成本下降了,外包商的管理成本下降了,分销商的店租成本下降了,这“三个下降”可望带来利润提高。当前企业做的两件事是,通过产业集群做好成本控制,加大研发力度,研发经费要增加1个百分点,今年公司销售目标是增长20%~25%。
对于“爱拼敢赢”的福建人来说,等靠要从来不是他们的风格,主动出击、抢占先机成了众多企业的一致选择。在逆风起舞中,福建企业正引领着新一轮蓄势发展的新潮流。
开拓新市场———这里关上一扇门,那里就会打开一扇窗。连日来,总部位于泉州的福建先创电子一片繁忙,在启货车间,工人们忙着将一箱箱通讯器材装车发往非洲。这家公司以生产扫盲通讯设备为主,一直以欧美为主要市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市场需求大减,面对困境,公司积极拓展非洲和中东市场,成效显著。今年一季度,公司出口额同比增长10.8%。
在应对危机中,全省出口企业主动出击,在巩固传统的欧美市场的同时,开拓俄罗斯、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晋江鞋企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开拓,今年来出口印度尼西亚、安哥拉、阿联酋分别增长近7倍、18倍、1倍多。
出口困境让泉企更大胆地拨动市场的风向标———大批鞋业、电子、童装、树脂、水暖卫浴企业积极向国内市场投石问路。
富贵鸟鞋业是一家专门从事中高档皮鞋生产的公司,去年下半年便开始有意识调整产品结构,一方面以成本价保国际市场,一方面研发专门面向农村的“农民皮鞋”,不仅质量好,而且价格定位于100元至200元之间,一上市便大受欢迎。
苦练硬功夫———福建省企业苦练内功,加大技术改造、创牌升级力度。恒安集团果断出手,投资10多亿元从芬兰、意大利进口3台最新设备,企业技术水平大大提升。漳州花卉产业努力在打造品牌中寻找突围之路。5家花卉企业通过MPS认证,获得出口欧洲的“通行证”。“漳州水仙花”被正式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全省第一个、全国第二个花卉类驰名商标。有了品牌,花卉产品对外部环境的依赖性更小,抵御市场波动的能力自然也就增强了。
开拓新思路———在应对危机中,一些企业组团出击,抱团取暖,提升企业议价权。自去年6月至今年2月,宁德大黄鱼出口连续8月保持高增长。更难得的是,在大部分出口商品遭国外客户杀价的情况下,宁德大黄鱼出口单价不降反升,从不足4000美元/吨提高到4500~5000美元/吨。
危机中蕴含机遇,许多企业家积极把握宏观政策和市场供求的新变化,利用一切有利因素,适时调整经营发展策略,看准的项目大胆投资,看好的市场迅速拓展,努力实现高水平、低成本、有效益的扩张。
福建永辉集团利用国家扩内需的时机,今年将投资10亿元,在本省及北京、重庆等城市新增50家超市网点、建物流配送中心、批发市场及海峡食品科技园,实现销售收入预计将从70亿元增长到100亿元以上。
在永安,新成立的福建科宏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引进人才及获得国际专利的技术和生产线,瞄准欧美高端客户,生产高科技产品。
在莆田,涵江区110多家电子企业今年计划投入技改资金20多亿元,逐步形成以龙头企业自主创新为主、其他企业模仿创新为辅的互动追赶式科研创新格局。
在南安,民间资本看好光电产业前景,在建的国家大学科技园福建分园(光电信息企业孵化基地)项目,计划利用6亿元民间资本参与建设。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今年来,福建省民间资本依然活跃。一季度,全省城镇民间投资389.49亿元,同比增长12.7%,民间投资对城镇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40.9%,拉动城镇投资增长5.7个百分点。
“明年春色倍宜人”———危机是经济格局的重新洗牌,危机中蕴藏着新的机遇,海西正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近日,国务院原则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意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了海内外关注的焦点。《意见》使全省上下加快发展的信心更足。
特步集团今年不仅未裁员,不减薪,还新增投资6000多万元,上马6条生产线,解决了3300多人的就业,并引进了15名企业关键岗位的核心人才。“危机总是与商机并存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加快推进,使我们更有信心借寒冬强体魄,化危机为商机。”集团总裁丁水波语带豪迈。
漳州台商协会会长何希灏表示,我一直在关注这一《意见》的发布,这是台商、台胞长期热切期盼的,对进一步加强两岸互动十分及时、十分必要。消息传来,漳州台商、台胞倍感振奋。
专家指出,危机是经济格局的重新洗牌,危机中蕴藏新机遇,福建正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
福建省首季引进外资不仅保持量的增长,其结构也不断优化。据统计,今年第一季度,福建省外商实际到资按历史可比口径为26.48亿美元,同比增长6.7%;按验资口径16.59亿美元,同比增长10.4%,高出全国平均增幅31个百分点。
虽然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但福建因其海西建设的独特优势与发展态势而尽显英雄本色。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积极变化,福建的对台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福建面临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历史发展机遇;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加快推进,赋予了福建新的作为空间。国务院原则通过的《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提出,在当前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积极变化的新形势下,应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发挥福建省比较优势,赋予先行先试的政策,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对福建而言,这是新的使命、新的要求、新的机遇、新的起点。即将举行的海峡论坛由国家25个部委和群团组织与省政府共同主办,将进一步展示海西先行新风采,推动建设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为促进两岸同胞大交流、两岸经贸大合作、两岸关系大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