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 逼不走农贸市场反受困 农改超能否“以新逼旧”
发布时间:2009-03-25 | 信息来源:海峡导报
“农改超”就是将农贸市场改造成生鲜超市。为稳妥推进“农改超”工作,厦门早在2006年就提出了“以新逼旧”的思路——— 对于无法直接改造的农贸市场,就在它附近开一家生鲜超市,通过市场竞争,“逼”农贸市场退出。
“农改超”“以新逼旧”实行了两年多,但昨天记者发现,有些超市,不仅没能将周边的农贸市场逼退,自己的一些生鲜项目反而经营得很困难。
受农贸市场冲击 超市经营者生退意
湖里“农改超”首个“以新逼旧”开出的生鲜超市,是枋湖的金中华生鲜超市。
谢碧海原先在农贸市场卖水产。两年多前,考虑到农贸市场最终将退出,他把生意搬进了金中华。
谢碧海说,进超市头两年,他赚了一些钱,但今年到现在为止,不仅没赚,还亏了几千。
关于生意难做的原因,谢碧海觉得主要是销量少了——— 这种情况下,如果降价,成本受不了;如果提价,销量会更少,因为周边的农贸市场仍存在,那些人经营成本更低,而且有的人还能通过短斤少两“降低成本”。
“我和超市的合同6月30日到期,如果生意没起色,我可能会退出。”
生鲜超市开张后 农贸市场冷冷清清
那么,有没有生鲜超市逼退农贸市场的案例呢?
昨天,记者从市农改超办公室了解到,现在真正被彻底逼退的农贸市场还没有,但有的已经快生存不下去了——— 比如岳阳小区农贸市场,2006年底小区门口开了一家永辉超市后,那里的人流就一天比一天少。
昨天傍晚4点半,记者来到岳阳小区的永辉超市。尽管还没到下班时间,但生鲜区域已是人头攒动。而离它不到100米的农贸市场,却冷冷清清,只有两三个顾客来买菜。
永辉集团厦门公司负责人认为,彻底逼退农贸市场只剩时间问题。“因为生鲜超市作为一种新业态,最终肯定会取代农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