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调整策略进军南昌,本土生鲜大佬永辉减慢布点步伐,超大关闭部分门店,好日子久未开新店,福州本土生鲜超市是不是饱和了?”福州某大型商贸流通企业老总犹疑地表示,福州生鲜超市经过短短几年量变的积累,现在整个市场已经比较“撑”了。
生鲜布点步伐减缓
经过4年的市场快速发展,基于“农改超”品牌的福州生鲜超市,眼下步入发展巅峰的时刻,也旋即传递出一个信息:从“农改超”运动号令发出之际,永辉、蓝天、好日子、超大开始竞相布点,占领有利地形,一度生鲜超市的大旗瞄准市场,直插农贸市场所在位置。而今,这样势头是否要告一个段落了?
“好日子的第七家店,去年10月份开张,到现在还没有新店开张,总体感觉福州生鲜超市比较饱和了。”福州好日子超市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哲民表示,好日子方面会留意新的商机,在新店开张的选址问题上会更谨慎,此外,如何把现有店面管理好,是当前的主要工作。
对福州蓝天量贩超市而言,新一轮的布点不在福州,而是把视线转移到江西南昌一带。“蓝天出走福州,谋求省外扩张路线从去年年底就开始了,尽管我们是福州生鲜超市的‘老字号’,但我们还是感觉到福州生鲜超市的竞争过于激烈了。”对福州蓝天量贩(连锁)超市董事长兼总经理陈永庄而言,他眼下带领的“蓝家军”只能部分驻守在福州5家生鲜超市里,毕竟他已经在南昌开张了两家大型生鲜超市,今后两年内还计划在南昌布点10—20家这类生鲜综合超市。
另据了解,永辉眼下虽有新一轮布点插旗的计划,但对比之前的迅猛态势,明显放慢了脚步。福建永辉集团总裁助理翁海辉告诉记者,永辉方面认为福州生鲜超市已进入饱和状态,与同业在福州的布点已经相对完善。翁海辉透露,新一轮的布点只能从两个方面着手:金山、大学城、五四北、东区等市场空白点;伺机以待,具备生鲜超市发展条件的“关停并转”店面,可以考虑收购。
市场空白点不多
据记者观察,金山、大学城、五四北、东区虽然还有生鲜超市的空白点,但由于卖场洋巨头、国内卖场连锁企业已部分以订单商业模式先期抢占了有利地形,因此留给生鲜超市发展的“点”并不多。对此,翁海辉并不否认。
此外,超大近期接连关闭了部分生鲜超市,也说明福州生鲜超市的生存土壤已经今非昔比了。发端于“农改超”项目的福州生鲜超市,来自政府层面的消息也在传递生鲜超市不在量,而要看重质了。
“布点相对饱和”
“福州市的生鲜超市现在已进入到巩固成果、规范管理的阶段,今年我们没有计划安排‘农改超’项目这一块。”福州市贸发局市场监督管理处处长黄国忠昨日透露,福州现有生鲜超市60多家,布点相对饱和,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将转移到巩固提高生鲜超市的层面上。
据记者了解,2004年福州市贸发局在《2004年福州“农改超”工作实施方案》中,制订当年计划安排的“农改超”项目也不过10个,由此可以看出福州的生鲜超市的发展确实放慢了许多脚步。
同时也不难看出,不论是政府的“计划安排”,还是各生鲜超市经营者对市场的判断都表明:在福州生鲜超市不言洗牌的情况下,如何使经营者都活下来,提升品牌,从量变到质变,才是生鲜超市根基牢固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