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同道官微
首页 > 永辉新闻 > 详情
“永辉”生鲜日日鲜
发布时间:2002-10-10 | 信息来源:福州日报
      到“永辉”为啥天天要排队?这件事令家住黎明的吴燕钦一直想不通。吴燕钦是去年7月退休的,退休没几天,家附近的永辉黎明生鲜超市开张,她几乎每天上午都到“永辉”买菜,一年下来,在她记忆中,“只有一天不用排队”,那是因为那天“下着倾盆大雨”。尽管想不通,尽管“永辉”天天这么拥挤,但吴依姆还是和其他许许多多家住附近的家庭主妇一样,天天乐“往”不疲,成了“永辉”最忠实的顾客。

  在榕城,超市刚开业时人气兴旺不足为奇,但开业已1年多的老超市还能如此“生猛”,就值得人们探究一番了。“永辉”有何“魔力”?近日,在永辉西门生鲜超市的办公室里,总经理张轩松再次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去年7月,也就是在这里,记者第一次采访张轩松时,永辉生鲜超市才开两家,名气还不大;一年多后,永辉生鲜超市已在全市拥有了8家连锁店,而且连锁的速度和规模不断在提高,过不了多久,这个数字将扩大为10家。

  生意为啥更火爆

  相比同行,“永辉”的生意无疑更加火爆。在今年中秋节前一天的早晨,记者到永辉黎明生鲜超市买菜,一个买猪蹄的老依姆边排队边怪她的儿子:“我说前两天趁早买,他偏不让,非要赶新鲜,你看现在挤死人了。”

  在分析“永辉”生意火爆的原因之前,让我们先说说它的缺点:尽管购物环境大大优于传统农贸市场,但一到高峰期,面对人山人海,服务员对地面的保洁还是顾不过来;客人走路碰到水渍得小心谨慎;由于人多,买蔬菜要排队,买水果要排队,买肉也要排队,大家手碰手、臀碰臀,买菜不再是一种享受……相比之下,一些年轻人更喜欢购物环境较好的沃尔玛生鲜区。

  经济生活中到处充满着辩证法,“永辉”的缺点往往就是它的优点。“永辉”在高峰期的地面保洁吃紧,是因为它卖的蛤类、鱼类、果蔬等生鲜品种和散装食品比洋超市多得多;“永辉”人挤人,是因为精打细算的家庭主妇看重一分一厘的价格差,反而对购物环境不十分在意。家庭主妇是福州生鲜食品最大的购买群体,“永辉”争得最大购买群体的青睐,其生意之火爆就不足为奇。

  一些专家认为,“永辉”最大的成功,就在于它最准确地把握了“农改超”所处的市场现状。一句话,农贸市场虽然变成了生鲜超市,但老百姓的购买习惯和消费水平并没有多大改变。最能适应现实的超市,当然是生意最火爆的超市。

  价格为啥更低廉

  谈及“永辉”生意为何火爆,张轩松还总结出两个原因:“一是价格低,二是老百姓放心。”对此,吴燕钦深有同感:“自己精打细算一辈子,经常为买便宜菜跑几个菜市场。比来比去,只有‘永辉’确实是天天平价。”

  “永辉”能做到天天平价,主要得益于“一增一减”,即扩大连锁规模,减少采购环节。

  据市贸易发展局统计,今年夏季,“永辉”仅从永泰、长乐等地收购的西瓜就超过5000吨,其中从永泰县梧桐镇东星村收购了2000多吨。张轩松透露,今夏“永辉”龙眼和西瓜的每天销量最高达到了五六十吨。“永辉”8个生鲜超市的连锁规模,直接决定了其进货规模,而进货规模越大,进价自然越低。

  减少采购环节,源自于“永辉”在产地对接上的努力。时下,“永辉”已经形成了双向对接的新格局。“永辉”的采购员遍布全市乃至全省的果蔬产地,把琅岐的葡萄、闽清的番茄、雪峰的佛手瓜、漳州的龙眼从相对分散的农户手中集中起来,然后分配到各个连锁生鲜超市;每天傍晚,福州郊区的一些农户也会主动送货到“永辉”(如黎明生鲜超市)门前,一手交货,一手拿钱。这两种对接方式减少了批发市场等采购环节,使农产品直接从产地进入超市。

  如今,“永辉”的产地对接形式还在进一步“升级”。张轩松正把目光投向了杨桥西路,在那里筹建近8000平方米的物流中心。“我们将在那里兴建大型的冷藏库和鱼池,这样我们从产地采购回来的和农户主动送上门的生鲜食品都可以归入物流中心。”张轩松说,有了物流中心,“永辉”就可以随时补菜,改变市民集中在早上和傍晚买菜的传统习惯。

  顾客为啥更放心

  说来也怪,“永辉”生意出奇地好,接到的投诉却出奇地少。永辉象园生鲜超市生意火爆程度在8个连锁生鲜超市中排行“老二”,但开业四五个月来,经“12315”协调的投诉只有一起。

  “永辉”以经营生鲜为主业,它的商品让人放心,说明其控制“餐桌污染”非常成功。那么,“永辉”又是如何控制“餐桌污染”的呢?

  起初,“永辉”控制“餐桌污染”仅限于采购环节。无论是从产地采购回来的商品,还是农户送货上门的商品,都严格执行“一检测二包装三储存”的程序,生鲜检测不过关,就不能摆进超市的货架。

  如今,“永辉”又把工作延伸到了生产环节,简单说来,就是自产自销,卖得放心。“永辉”在铜盘投建了一个大型的中心工厂,自己生产水饺、面条、白米果、豆腐、馒头等副食品,自己用购进的先进仪器检测大肠杆菌等。“永辉”聘用的加工师傅基本上都是原先的供货商———小作坊的老板。这样,“永辉”供货商的厂房就从小作坊搬进了中心工厂,质量和卫生的控制也就容易多了。虽说市场经济讲究专业分工,但在一个专业尚未形成规范和规模的市场现状下,作为流通企业的“永辉”同时兼搞“永辉造”,不失为一条切合实际的路子。

  同样,农产品的生产环节也逐渐被“永辉”所控制。“永辉”在闽侯南屿租赁了近300亩菜地,作为自己的“试验田”。在这里,“永辉”管种植品种、技术指导、检测监管、施肥与采购,农民则成了产业工人,他们只管种,是单纯的生产者。就在10月8日,仓山区六凤洲的20几户农户还自发用福州的传统方式,请“永辉”的采购员们联欢,庆贺双方“对接”成功。这个村在几个月前同“永辉”合作,全村80多户种植的蔬菜全部由“永辉”包销,解决了他们的卖菜问题。

  “‘永辉’的一切都在试验中,我们希望能摸索到一个成功的、真正按现代流通体制运作的‘农改超’模式。”张轩松说,“农改超”究竟是什么?自己时常潜心思考、扪心自问。“农改超”并不是简单地把农贸市场搬到超市里,做一个“明码标价、统一收银”式的改头换面,它应该有物流中心、有生产基地、有培训学校、有连锁网点、有农产品品牌,应该严格进行公司化经营和市场化配置资源。只有这样,它才有长久的生命力。

积分查询永辉卡查询永辉卡管理章程法律声明客户服务廉政举报切换至「电脑版」
Copyright © 2006-2020 YONGHUI SUPERSTORES,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福建省福州市西二环中路436号  消费者服务热线:4000601933 闽ICP备05003392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 35010202000593 法律顾问:通力律师事务所 翁晓健、张洁律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