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零售业农超对接暨生鲜经营高峰论坛在山西太原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把握源头采购,加强配送加工,扩大对接规模”。商务部孔令羽副司长、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以及来自全国100多家零售企业的20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对接基地如何建设?物流保鲜怎样保障?对接规模如何扩大?针对这一系列直接影响到超市企业能否从农超对接中真正实现降低成本的要素,与会代表们共同分享了彼此的经验。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目前除了少数几家大型零售企业享受到了农超对接的政策实惠外,大部分区域零售企业、尤其是中小零售企业还很难说已经叩开了农超对接降成本的对接之门。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从2008年开始,商务部推动农超对接试点,到2011年年底,中央财政总共安排了7亿元的资金,在19个省市支持1000多个农超对接试点项目,目前开展农超对接的连锁经营企业已经有800家左右,从业人员已经有200多万。”谈到农超对接政策的实施,孔令羽在发言中透露,6月19日,全国人大等部门还召开了座谈会,目前全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发展到了55万家。
实际上,在去年的10到12月,商务部还启动了全国农超进万村活动,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培训,该活动促进了双方了解对方的需求,取得了良好效果。孔令羽表示,今年商务部将继续组织、帮助农民合作社构建稳定的供销渠道。
在政策的扶持力度方面,孔令羽告诉记者,今年财政部、商务部还将在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辽宁沈阳等13个城市继续开展农超对接的试点,重点支持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建设改造与专业生鲜配送中心、产地集配中心等农产品流通设施相关方面的建设,改造扩大鲜活农产品经营区,推动企业降低成本,促进农民增收。
目前,商务部正在积极筹备全国会议,争取出台更切实有效的对农产品流通、流通设施建设等有更多含金量的政策。
行业组织真正搭起台
“目前行业缺的不是政策,而是如何能让我们这些普通的中小型零售企业享受到政策的实惠,也就是一个政策的贯彻执行问题。”一位与会企业代表对记者表示,他们希望能有一个强有力的行业组织,甚至是行业媒体能承担起为他们的现状而呼吁的责任。
实际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也早已意识到了这一点。“为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在行业调研、数据分析、平台搭建、标准制定等方面,组织各类活动,就是为了促进中国零售业的交流与发展。”郭戈平表示,她希望行业能在协会这个分享的平台上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共同成长,来为中国零售业的发展,为中国消费者生活的品质提供更加好的保障。
在协会、政府、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去年12月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的通知》,对促进生鲜经营很给力。为了更深入推进农超对接,协会从前年开始推出“五个百工程”,其中一个百是农超对接基地,去年协会推出了43个农超对接项目,今年将继续推出57个项目,希望能带动行业的发展。
但在农超对接中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在会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农超对接项目负责人通过对第二批45家连锁零售企业申报的85个对接项目的分析发现了这样一些问题。
该负责人表示,郊区型对接依旧是当前对接的主要方式,在85个对接项目中有63个属于郊区型对接,这是指在零售企业总部所在地周边选择对接合作方,这样可以降低物流成本、采购成本等等,85个对接项目中,还有25个属于补充型对接,包括山东的苹果、海南的热带水果、福建的蜜柚、新疆的哈密瓜等。
这也是目前农超对接规模的瓶颈所在。对接方式的单一使得许多中小企业很难具备对接的条件,而这也直接影响到了超市企业的生鲜经营竞争力。在对以上项目分析中发现,生鲜销售额占企业总销售额的比例平均为19.4%,其中有27家企业不到20%,生鲜的平均损耗比较大,有6%。
中小企业对接依然难
在农超对接项目中,生鲜产品从田间采购、验收、搬运、存储、加工直到上架销售,这中间的每个环节都无可避免地会涉及到损耗的产生。而也正是这些环节阻碍了许多中小型企业的农超对接的成功。
在欧美等国的农超对接项目中,生鲜产品在流通环节中的损耗率被控制在2%至3%,而在我国的损耗率则达到惊人的25%至30%。“因此,生鲜价格,降低损耗是关键。”一位企业代表告诉记者。
而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损耗、避免不应有的损耗,是生鲜运输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如此则需加强物流体系建设。相对国外成熟的物流配送体系,国内的物流运输设备缺乏“冷链”的保鲜支持,大多生鲜商品都是采用“门店自主采购、供应商直接配送”的方式,在运输条件受到影响的情况下,生鲜商品的品质就会大打折扣,而品质一旦下降,成本自然也会随之上升。
在这方面,一些企业也将自身的实践经验进行了分享。比如河北惠友的兴农兴民兴超、永旺的安全安心模式、邯郸阳光因地制宜探索三线城市蔬果自营、碧彩的食品安全及可追溯系统、美国大使馆农业贸易处组团介绍美国特色生鲜商品、集宝塑料周转箱对“新鲜的”供应链保障、上海寺冈放心肉的追溯与案例分享等。
无疑,农超对接的成功需要更多类似的行业交流会来增进大家的经验分享,但阻碍对接的关键因素——基地建设、物流保障、对接模式等依然是很多企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难题。如果拿不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切实方案,农超对接的最后一环也将继续成为许多企业的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