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同道官微
首页 > 业界资讯 > 详情
拉卡拉:如何做用户的捕手?
发布时间:2011-06-15 | 信息来源:中国企业家
  一台为银行、商家“收单”的刷卡终端机,如何捕捉到用户的心思,进而进行追踪式服务?
  
  跨行还款,这档子事儿目前无论在银行柜台还是ATM机都无法一步到位。还款到期日还有3天,哪哪儿都人满为患,在一家银行排队取款,再跑到另一家,重新拿号、排队、还款。
  
  何不试试拉卡拉?在隔壁一家快客的墙壁上,你可以觅见这样一台形状类似商场收银台刷卡机的东西,个头要大一些。依照拉卡拉CEO孙陶然的描述,信用卡还款、手机充值、水电煤气缴费这些“小事”交给这台家伙就可以了。“操作就像iPhone一样简单。iPhone是个伟大的产品,因为它只有一个键,一键搞定一切。”
  
  在拉卡拉的主菜单上,有自助银行、拉卡拉支付、淘宝支付宝充值付款、手机充值、水电煤缴费、游戏充值卡六个选项,选择“自助银行”,在二级菜单中找到了“信用卡还款”选项,提示我先刷信用卡,输入还款金额后,再刷借记卡,输入可以接收交易回执短信的手机号,最后输入借记卡密码,系统提示操作成功,打印凭条,回执短信应声收到。银行排队这样一件闹心事,就这么一分钟不到的搞定了。
  
  第一次体验,算是一气呵成。整个过程,全程自助,无人窥视,我觉得这样挺好。
  
  与拉卡拉高级副总裁戴启军谈起这一经历,他告诉我,在入驻之初的2007年,进驻每家店仅合作细节就要探讨六个月,包括店面设计、便利店员工培训等等,当然,也包括分成。其中一个环节曾多次推敲,便是这台终端机究竟应该摆在柜台上,还是壁挂在某个角落?是由店员指导操作,还是用户自助?戴启军一开始想得很简单:“公交卡可以放在柜台上充值,还款为何不行?”后来,好德便利店的一位商品经理告诉他,店员指导体验是怎么一回事儿,用户操作体验又是怎么一回事儿。“他告诉我,拉卡拉是第10家找上门来、要上柜台的了。2007年那会儿,拉卡拉平均一天的交易量才0.8笔,不到1个月,店员嫌它碍事,就会收到柜台下,3个月收到库房,半年工夫,机器找不到了。此外,用户也喜欢自助。”戴说。基于用户行为、体验的决策往往是点睛一笔。拉卡拉最终上了墙面。事后证明,便利店经理的建议是对的。
  
  背靠银联、各个商业银行的电子账单平台,拉卡拉受理的银行卡转账、水电煤气缴费、话费充值,都是银行系统的中间业务。它的商业模式并不复杂,用户刷卡,交易信息经拉卡拉后台传送给银联扣款,并把资金清算给出账机构,最后与银联、出账机构分成手续费。它的市场切入点,一方面是弥补银行受理便民金融业务的缺口,一方面是衔接线上第三方支付平台到银行卡的“支付最后一公里”。
  
  本质上,拉卡拉还是一家为银行、商家“收单”的企业,距离用户尚有一段距离。它是如何捕捉到用户心思的?
  
  还要从便利店说起。我们为何会在便利店看到拉卡拉?
  
  “便利店的扩张有其自身逻辑,拉卡拉基于用户群的选址,透过便利店的布点已经完美了。”这是戴启军的回答。2005年成立以来,拉卡拉始终在做一件铺网点的“烧钱”事,总共烧掉了三个多亿。迄今为止,网点覆盖全国200多个城市,在超过5万个便利店、社区店和大型连锁卖场内都可以找见这台刷卡终端机,占据线下支付的半壁江山,密度大大超过了邮局。一家将手续费作为收入来源的企业,账面自然不会好看,即便是2010年全年交易额突破1500亿元,也没有把账面做平。其间融了四轮资,共计2.88亿元人民币,算是“穿着三件棉袄过冬”,令它并不急于赚取用户的钱:用户刷卡消费,拉卡拉管收款方收费,至于转账,如信用卡还款,一直是信用卡发卡行替用户付费。
  
  不过,用户不会为你考虑这些,用户只在乎产品好用不好用,是否简单?是否快捷?是否便宜?便利店之于拉卡拉,是个渠道,倾听来自渠道的声音,便可获知一线的炮火。在一份门店调研问卷中,我看到了如下几个问题:安装拉卡拉后,是否对您的工作造成困扰?对安装位置是否满意?是否有助店面人气的提高?您觉得拉卡拉是只安装在中心店,还是每家店都安装?是否有必要对店员进行操作培训?
  
  一次,某位顾客在7-11便利店的拉卡拉为支付宝充值,顾客刷过卡后,屏幕显示“缺打印纸,充值码无法打印”,急得顾客要投诉7-11。事件以顾客收到了充值码短信告终,拉卡拉机器的维护问题,遂成为当时合作的一项议题。
  
  倾听渠道外,追踪用户行为更为直接。新增用户量、流失用户量、用户体验反馈,这些互联网时代皆可交由后台程序统计的数据,却令盘踞线下的拉卡拉费了不少心思。关键之处,拉卡拉不可能效仿支付宝,将用户通过商城订单锁定,在线下,它走的是便民金融路线,也不可能具备其它线下支付平台对接企业商户的黏性。它面对的,是一个更为游离、杂乱的群体。这意味着,拉卡拉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捕捉用户需求,或者转换个思路,与商家合作,反过来引导用户行为。
  
  拉卡拉的追踪方法,是手机号。在终端输入银行卡密码前,拉卡拉都会提示用户输入手机号码,一方面是交易成功后的短信回执,一方面,这是用户量统计的来源。某个手机号如若连续半年沉寂,则定义为流失用户。戴启军透露,目前使用过拉卡拉的用户达1500万-2000万人,每月活跃用户500万-600万,每位用户的平均活跃周期每年6-8个月。拉卡拉的客服人员,除开通呼叫中心,提供在线解决方案外,也会不定期进行电话回访,采集用户支付行为偏好,以及对界面设计、支付流程的反馈。
  
  用户行为,这是个有意思的话题,拍脑袋往往有出入。这一点,即便是拉卡拉的天使投资人雷军也失误过。“他觉得他周围的人都是技术高手,全都会用网银,我装在小米科技的POS机只是个摆设,结果超乎他的想象,员工经常当着他的面儿刷卡。”孙陶然得意地说。就在接受采访前一天,他刚刚在董事会上获知这个小段子。
  
  对上述人群,拉卡拉给出的鉴定报告是:25-30岁的新锐派,对于网上交易、线上支付具有与生俱来的偏好,也容易成为“月光族”的根据地。这群人会同时使用支付宝、网上银行、拉卡拉,一方面用支付宝交易担保,同时用拉卡拉简单、便捷地跨行还款。针对他们,拉卡拉在其网上营业厅上陆续推出团购、网购导航、名品店、优惠券等业务。此外,拉卡拉还有一批40岁以上的非网银用户雷打不动。
  
  拉卡拉用户分析的火候,已经可以估测某年某月某日的天气情况了。“20-25日是还款高峰,我们的数据却显示流失用户增加了,可以断定那天是下雨了。”这固然是孙陶然讲给我的一个笑话,其背后的功力意味深长。
  
  “用户支付习惯在进化,比如网银、手机支付会流行,那拉卡拉这种线下的支付方式是否未来会边缘化?”这是我的问题。
  
  “这不算问题。支付范畴的领域很广。”据孙陶然透露,以信用卡还款为主的便民金融服务已经占据拉卡拉交易量的80%以上,对接线上第三方支付平台占比不到20%。此外,用户的支付欲望无止境,他们渴望在一台终端机上完成所有的支付需求,涉及房贷、车贷、交罚等便民金融服务一站式解决。但这也对拉卡拉形成不小的挑战,拉卡拉当下提供的服务还相当有限。“在北京,我一直想协调交罚,你现在交罚款,只能去工商银行。我们希望未来把这些条条框框打通,目前在整合这些环节上压力很大。”孙陶然说。
  
  是否可以预测这样一件事情:一旦在终端市场占据足够大的规模,拉卡拉还可以提供更多增值服务?毕竟,拉卡拉天然拥有手机号资源,在其背后,是银行电子账单交织的庞大系统,以及需求不断的商家。
  
  端倪初现。在传统的便利店渠道外,拉卡拉还有一群深度用户,他们直接买回一台拉卡拉的mini终端机装在家里。不久,一部分人便会收到附近商家的促销短信。这时候,千万不要惊讶商家的精准定位能力。“如果一台mini机器每个月处理交易15笔以上,出现的手机号有5-8个,我们便会认定,这台机器被用户带到了办公室,这时候,银行就会为这批人推荐商家促销。这是基于用户分析。”孙陶然说。
  
  

积分查询永辉卡查询永辉卡管理章程法律声明客户服务廉政举报切换至「电脑版」
Copyright © 2006-2020 YONGHUI SUPERSTORES,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福建省福州市西二环中路436号  消费者服务热线:4000601933 闽ICP备05003392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 35010202000593 法律顾问:通力律师事务所 翁晓健、张洁律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