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电商的成本低是个伪命题,尤其是对于超市行业来讲,下大力气把采购环节、卖场商品服务搞上去,传统零售企业一定会做的比电商还要好。”对于当前实体零售业与电商之争,安徽乐城超市总经理王卫认为,每一家实体零售企业都把自身业务做好,就没电商企业啥事了。
王卫的此番言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市场环境下,我们相当一部分企业被电商这只“纸老虎”给唬住了,自己先迷茫了。
而实际上,从整体来看,过去的一年实体零售业虽然增幅下滑,但依然占据着零售业的绝大部分市场,更重要的是,各区域主要零售商实力得到了增强,并且已经开始着手转型应对市场的挑战了。
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3年度中国连锁百强、快消品连锁百强等榜单数据中显示,2013年仅连锁百强企业销售规模就达到了2.04万亿元,同比增长9.9%,新增门店6600余个,总数达到9.5万个,同比增长7.6%。销售额和门店增幅分别比2012年下降0.9和0.4个百分点。
但是,与往年相比,2013年零售业发展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转型,尤其是各区域市场的中小企业,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或是创新实体业务、或是积极触网。
从百强榜中可以看出,区域零售商在过去一年的发展中使得自身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市场空间并没有想象中那样被内外资零售巨头们过度挤压;相反,一些外资巨头诸如沃尔玛、卜蜂莲花却在全国市场范围内开始收缩战线。
实体零售抗压性增强
连续三年的增幅下滑、成本上升,但是,我们并没有看到作为一种行业现象有哪些零售商由于无法承受重压而破产倒闭(个案除外)。
百强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连锁百强的销售增幅持续回落,从2010年的21%下滑至2013年的9.9%,先后回落9、1.2和0.9个百分点。2013年,销售增幅首次出现个位数,是百强统计以来销售增幅最低的一年,但与前两年相比,回落幅度缩小,行业进入整体放缓但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
从经营成本来看,2013年房租和人工成本上涨依然较快。百强企业房租支出增长11%,人工成本增长18%,与2012年涨幅相近,继续处于快速上涨的状态。两项成本的增长均明显高于企业的销售增幅。
但是,一些企业在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却依然能够给员工涨工资,加快开店步伐,积极拓展电商业务。
2013年,步步高销售113.88亿元,同比增长13.81%,净利达4.15亿元,同比增长21.16%;另外新开超市20家、百货5家,截止去年年底,步步高拥有门店数达153家。在大行业环境不利的情况下,步步高无疑交出了一份理想的考卷。今年步步高的目标是,新开物理门店30家,业态门店40家,便利店总数要争取达到两千家以上。目前,有十个步步高广场在建,今年4至5个广场会开业,分布在重庆、湖南、江西、广西、四川等地。
步步高董事长王填认为,这样的速度体现了步步高稳健开拓传统商业门店市场的需求。
当然,并不是只有像永辉、步步高这样的上市公司已经形成了成熟稳定的发展模式,一些区域中小企业、甚至是年销售尚不过亿的小微企业,在当前一片唱衰之中,也照样经营的有声有色。
安徽乐城超市,不仅一开始就开出了国内的首家未来超市,而且已经在2013年年底初步建设了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啊,而且接连开出4家门店。在商品经营上,乐城超市也是力推直采,王卫认为,直采不一定要去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批发市场也不能忽视,“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批发市场采购的价格往往比在网上的价格还有优势。”
区域零售青睐“业态混搭”
在连锁百强中,被公认为是内资企业中后来继上的永辉超市位列第13位,对于众多年销几亿、十几亿甚至是数十亿元级别的零售企业来讲,再有像永辉那样上位的机会恐怕已经很渺茫了,但是做好、做强自己的区域市场,能够与任何胆敢“入侵”的巨头在自己的核心市场一较高下,相信具备这样能力的企业还不在少数。
目前在区域中小企业中,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在区域市场上追求做实做透的多业态、多元化综合业务发展,这种企业一般都是区域市场的龙头,或是在某一业态具备明显优势;另一种是刚刚起步的企业,一般选择从社区店、便利店开始,这种企业尚处在创业的初始阶段,也是起点高、更容易创新的零售业新生力量。
相对来讲,选择单纯百货、大卖场或标超的区域零售商目前已经较少,根据市场实际的“业态混搭”成为更多企业实现增长的途径。
从百强榜中可以看出,2013年,50家以百货业务为主的百强企业销售增长9.6%,店铺数量增长0.4%,均低于百强平均水平,分别比去年下降0.7和8个百分点。
另外,以经营超市为主的快消品百强企业去年的销售增长8.5%,低于百强平均增幅1.4个百分点,门店增幅则与百强总体持平。按有可比销售的快消品企业计算,外资企业在销售和门店增长方面均优于内资企业,分别高出3.8和0.4个百分点。
2013年,无疑是便利店企业最受欢迎的一年,在社区商业市场成为新的热点以及电商大鳄们的积极追捧下,便利店门店数量排名前45家的便利店企业门店增长9.5%,快于百强平均增幅1.9个百分点,按其中有可比销售的便利店企业计算,销售额同比增长16%,在各业态中增幅是最大的。
实际上,无论是何业态,区域零售商都可以尝试在自己的核心市场尝试经营,对于市场来讲,承认的永远都是企业综合实力,而不是在某一业态做得有多出色。
自主平台应为触网主流
与淘宝合作,相当于你拱手把销售送给了阿里的平台,与京东牵手,也意味着你在把自己的消费者往京东的电商平台上引,如果没有自己的电商平台自主权,实体零售商相当于在为自己的潜在“敌人”培养客流,而实体业务最终只能沦为电商交易平台交易后的后勤服务体系。
自主电商平台不一定要做得有多好、投入有多大,只要我们尝试去做,哪怕目前只是企业营销的平台,起码我们是在培育消费者的购物习惯,让零售商与顾客一起在电商大环境里成长。
所以,我们看到了步步高抢先在2013年底正式上线自己的电商平台,换句话说,步步高的目标就是,起码让湖南市场变成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的“真空区”,让消费者和步步高一起培养自己的网购基因。
谈到创建自主电商平台的意义,王填表示,2013年是连锁发展较为困难的一年,企业经受了多方面的挑战。连锁企业普遍认识到,必须以改善消费者体验为出发点,以商品管理、供应链管理及渠道无缝对接为重点,真正实现从规模向效益转变,从外延向内涵转变。
另外,目前国内超市行业的并购窗口已经打开,未来,超市业的格局将形成区域零售企业与全国零售巨头共存的态势。届时,步步高们面对的竞争对手将是大润发、沃尔玛等而本土企业的优势就在于其离消费者更近,更具亲和力。因此,步步高要更迅速地做出反应、更快地缩短消费直径、更低成本的高效满足消费者需求。
“我们会打通线下与线下的物流体系、会员和积分体系,实现各业态的融合,在步步高这个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不同的购物体验。”王填如是说。
数据显示,2013年百强企业中共有67家开展了网络零售业务(2011年和2012年分别为41家和62家)。2013年开始网络零售的企业有9家,另有4家暂停网络销售,净增5家。
在触网的67家企业中,51家采用自建平台方式,8家采用自建平台和入驻第三方平台相结合的方式,8家未自建平台,仅入驻第三方平台。
记者手记:
零售的希望在“地方”
每年发布的连锁百强榜,被看作是连锁零售行业的一件大事,引得媒体主动蜂拥关注的同时,也实实在在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些能够反映过去一年全国各地企业经营中相对靠谱点的参考数据。
4月21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正式发布了2013年度连锁百强、快消品连锁百强排行榜,同时发布主要外资连锁、连锁百货、连锁便利店、部分电商、百强触网等经营情况。
增长放缓、成本上升,便利店增速加快,如果说百强数据的第一个作用的话,那就是为这些众所周知的行业判断提供了数据佐证。实际上,榜单发布的这两三天里,众多媒体也将重点聚焦于行业整体。
现在,我们换一个角度,将目光转移到上榜的企业身上,在可比性方面,先说说千亿级的大企业。苏宁国美与大商,苏宁国美统计的都是整体销售规模,大商则是上市公司部分,如果按照大商集团的整体销售规模来计,排名第一的恐怕就不是苏宁云商了。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百联集团从2011年的榜首滑落至2012年的第二,经过去年的调整后,百联旗下联华与友谊两大股份公司正式独立统计,2013年两者分别是以688.18亿元、608亿元位列6、8位。
相信在较长一段时间的百强榜单中,名列前茅的一直会是这些老面孔——全国性发展的企业,但透过百强榜中的更多中小企业甚至是那些还没有上榜的所谓“中小”企业,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快速生长的力量。
不可否认,由于全国性发展的规模优势,在一定时间内,这些大型企业在整个市场中占据着明显优势,但是,大胆假想,如果我们各地的零售商在各自区域内都做得足够优秀的话,那这些全国性发展的企业优势又会在哪里?
小企业的倒闭司空见惯,大企业的“崩盘”,也不过是顷刻间?
(作者:刘朝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