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博会给太原带来什么:新项目新天地新美景
发布时间:2011-09-10 | 信息来源:太原晚报
金风送爽,硕果飘香。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龙城即将迎来又一个国家级经济盛会——第六届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为迎接这一盛会的到来,太原市举全市之力,只为把第一轮中博会的收官之作办得精彩、令人难忘、富有成果。在中博会各项准备工作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之际,我们发现,本市前期的巨大付出和努力换来了丰厚的收获:中博会这朵神奇的“六色花”,正越来越耀眼地开放在我们面前,而它所带来的蓬勃生机,更让龙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了脱胎换骨的新变化。连日来,本报记者深入我市招商引资、展馆建设、参展对接、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力图为您真实还原出龙城迈向中博会的每个细节。
“有项目,才有投资,有投资,才有发展。”昨日,市商务局外资处副处长张剑利这样谈招商引资的意义。9月2日,在第六届中博会太原市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上,我市签约97个项目,总投资6082.3亿元。签约如此多的项目,超过了本市在前五届中博会上签约项目的总和,在本市招商引资历史上也是空前的。在本市“十二五”开局之年,这些大项目的签约无疑开了个好头,也将为本市未来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A大项目成发展引擎
近几年,本市固定资产投资不足、投资渠道狭窄,直接影响了经济增长。借助举办中博会的有利契机,本市高度重视今年的招商引资工作,专门成立了招商展务组。市领导多次带队前往江、浙、沪等地进行项目考察、洽谈,促成中国侨商集团、雨润集团等企业与本市签约了一批重大项目。
本市签约项目数量多、签约项目额度大令人振奋。本市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项目3个,共投资3910亿元。中国侨商集团将在本市投资约2100亿元建设一批项目,包括金融中心项目、永辉超市小型城市综合体项目、网讯技术科技环保园区项目、拓福集团建材园项目、金融投资项目、城中村改造项目、晋阳湖整体开发项目、高档酒店建设项目及拓福集团台湾商品城项目。
江苏雨润集团与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我市商贸、物流、食品加工和旅游等产业内投资210亿元。
首创集团与晋源区政府、市文物局签订晋阳古城遗址保护区保护性开发项目,这一项目的总投资为1600亿元。
据统计,本市在本届中博会签约合同项目和协议项目中,总投资超过1亿元的项目有82个,占项目总数的87.2%;其中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的项目有48个,超过半数。这样高额的投资力度,将彻底扭转我市投资不足的尴尬局面,为本市经济发展注入持久的动力。
B大项目促产业调整
本市提出以“一流的新兴产业基地”、“一流的自主创新基地”和“一流的现代宜居城市”为重点,打造一流省会城市。本市招商引资也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紧紧抓住我省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带来的重大机遇,扎实开展项目对接、洽谈工作。
“项目质量高是这次签约的一个明显特点。我们不会为了签约而忽视了项目的质量。”市商务局外资处负责人介绍说,在招商时,本市有关部门对各县(市、区)、开发区报送的项目进行严格会审,对不符合国家产业要求、不在土地规划和城乡发展规划之内、环保不达标的项目坚决予以否决。
以装备制造业为例,万柏林区引进了总投资60亿元的北车铁路装备工业基地建设项目。经济区引进了山西三一工程机械整机及零部件再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3.5亿元。经济区引进了年产100万套电动车电机项目,总投资30亿元。在新兴产业中,阳曲县引进了大飞艇研发制造及配套建设项目,总投资500亿元。
总的来看,本市签约项目大多处在产业链上游,实施后将极大地带动我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C工业优势得到强化
近年来,我市工业投资严重不足,资金持续流向房地产等第三产业,导致工业经济严重“失血”,工业经济占比持续下降。本届中博会签约工业项目投资额大,项目多,表明工业投资仍然是全市经济的大头,工业的优势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
本届中博会,我市签约合同项目或协议项目涉及工业制造、基础设施、能源、农业及农产品加工、房地产开发、商贸物流等产业。其中工业项目占据了三分之一强。工业类项目共计54个,投资总额1416.7亿元。其中工业制造类项目25个,投资总额769.8亿元,占签约项目投资总额的35.4%。
在签约的工业项目中,不乏大项目、好项目。比如,投资30亿元、年产100万套电动车电机项目,总投资9400万元的山西久远银海软件华北生产研发基地,总投资26亿元的东太物流工业园项目、轻量化设计与年产10万吨镁合金深加工项目等,都是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支持、具有高成长性的新兴产业项目,实施后将会极大地改变太原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素质。
D空间布局更加合理
本次签约的合同项目或协议项目,涉及工业制造、基础设施、能源、材料工业、房地产开发、商贸物流等产业,合作范围广泛,项目布局相对均衡。其中,工业类项目54个,投资总额1416.7亿元。服务业类项目38个,投资总额705.5亿元。基础设施类项目2个,投资总额50亿元。
各县(市、区)、开发区根据自身条件引进项目。阳曲县是我市规划的工业新区,土地资源丰富,交通便捷,有利于大项目的建设发展。此次签约中,阳曲县成了全市最大的赢家。阳曲县签约项目9个,总投资703.8亿元,占到了所有合同签约项目近三分之一,投资最大的大飞艇项目就落户阳曲。娄烦县位于汾河上游,承担着全市生态保护的主要任务,此次签约项目只有1个,项目总投资也只有1亿元。晋源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不适宜发展大的工业项目,本次签约的静脉产业,属绿色环保项目,总投资50亿元;晋阳古城遗址开发项目,也符合晋源区在全市的功能定位。总的来看,本次签约有42个项目布局在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占项目总数的44.7%;投资额1220亿元,占投资总额的56.2%,有利于项目集中布局,产业的集群发展,资源的集约利用和功能的集合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