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的东南,榕城福州,有一个永辉超市:一家超市用八它创办于1998年,8年的时间,从白手起家到销售额达35亿元,创造了中国零售业的一个奇迹。同样是“农改超”,在“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惨淡现实中,它却能做到不尽财源滚滚来。同样的经营生鲜,它做出了自己的特色,敢与沃尔玛等国际巨头过招,而前来其所在地福州的“取经”者,更是络绎不绝。
业内常说“超市的灵魂在于生鲜”,谁都知道要把生鲜经营好可不容易,但在这家超市看来,一切都很简单。它把触角伸向上游的供应链,做到低价、优质,让生鲜产品的供应变得“简单”;它不收取进场费,而且采取日结及十日一结的结算方式,让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变得“简单”。
这些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其中的不少绝招,别人未必就能模仿。
它拥“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日成名天下知”,就在几年前业内人士都把上海作为“零售业圣地”,纷纷前去学习;但如人们却一批又一批来到榕城福州,参观永辉超市。
永辉超市是“农改超”的开创者和实践者,在国内好多尝试“农改超”的企业都相继失败的情况下,它是取得成功的少数企业之一,其经营模式被列入《零售创新案例》一书。
永辉超市生鲜做得好,这已经是业内皆知的“秘密”,生鲜在卖场的经营面积和销售额都占到总体的55%左右。非但生鲜的特色是它的独创,永辉超市在实践中总结出“简单论”的思想与方法。永辉的“绝活”很多,也很简单,但有些却无法模仿:有一支160多人的采购队伍。,常年奔波在全国各地,历尽千山万水,吃遍千辛万苦。不仅如此,自己还搞批发,甚至把触角伸向了源头——自己建立蔬菜生产基地和食品加工厂,形成产销一条龙。
永辉超市它的营业时间在国内零售企业中总是最早的,别的超市人还在沉浸在熟睡梦中的时候时,它就在清晨5点半.30就打开店了门,迎来第一波客流,。后来,沃尔玛受其“影响”,也将跟着效仿,开店时间提前到了为6点.00。
永辉超市它几乎从来不做形象广告,开店不搞宣传,促销的时候不做DM海报,但却开设了慈善超市,每年都拨款500万来扶助贫困家庭。
它就是永辉超市,上述现象我们做以归结,那就是面这些看似简单、实则不易,感觉另类、却是大巧若拙的行为,就是“永辉现象”。永辉集团从默默无闻到闻名天下,只用了5年。如今它坐镇东南,东挺厦门,西拓重庆,颇具气候。它的开创者是张轩松、张轩宁兄弟俩,两个年轻有为的企业家。好多企业都是回避亲属在同一个公司,然而张轩松、张轩宁兄弟俩却配合默契,共同主持永辉。
永辉成功的经验是什么?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而解读永辉成长的秘密,2006年,对于在外资超市从中心城市向二三级地区步步紧逼下,受自身管理难题重重困扰的国内零售企业来说,永辉的故事或可欣赏,永辉的经验或可借鉴。翻过此页,我们将解读永辉的故事,分享永辉的经验正是本期封面报道的价值所在。